成语解释、出处

  • 当务之急【dāng wù zhī jí】

    成语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火烧火燎【huǒ shāo huǒ liǎo】

    成语解释: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

    成语出处: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 火烧眉毛【huǒ shāo méi máo】

    成语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 火急火燎【huǒ jí huǒ liǎo】

    成语解释:犹火烧火燎。

    成语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 急如星火【jí rú xīng huǒ】

    成语解释: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刻不容缓【kè bù róng huǎn】

    成语解释: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 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

    成语解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 乐在其中【lè zài qí zhōng】

    成语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迫在眉睫【pò zài méi jié】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惹火烧身【rě huǒ shāo shēn】

    成语解释: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成语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无忧无虑【wú yōu wú lǜ】

    成语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成语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心如火焚【xīn rú huǒ fén】

    成语解释: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成语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忧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

    成语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 忧心如捣【yōu xīn rú dǎo】

    成语解释: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 油煎火燎【yóu jiān huǒ liáo】

    成语解释:形容痛苦或焦灼。

    成语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 自掘坟墓【zì jué fén mù】

    成语解释: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成语出处: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 晋·葛洪《神仙传》

  • 自取灭亡【zì qǔ miè wáng】

    成语解释: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成语出处:《阴符经》卷下:“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 招灾惹祸【zhāo zāi rě huò】

    成语解释:招引灾祸。

    成语出处: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 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

    成语解释: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 愁肠百结【ch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愁肠:忧愁的心肠。百结:极多的结头。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愁肠百结虚成着,口口口行没处论。”

  • 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

    成语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 太平盛世【tài píng shèng shì】

    成语解释:安定、兴盛的时代。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 喜上眉梢【xǐ shàng méi shāo】

    成语解释: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 郁郁寡欢【yù yù guǎ huān】

    成语解释: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 连天烽火【lián tiān fēng huǒ】

    成语解释: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成语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