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备多力分【bèi duō lì fēn】

    成语解释: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成语出处: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博洽多闻【bó qià duō wén】

    成语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 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 不可多得【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 不可限量【bù kě xiàn liàng】

    成语解释: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 抱负不凡【bào fù bù fán】

    成语解释: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 兵在精而不在多【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成语解释: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成语出处:《五代史平话·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 步月登云【bù yuè dēng yún】

    成语解释: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船多不碍路【chuán duō bù ài lù】

    成语解释: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 绰约多姿【chuò yuē duō zī】

    成语解释: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 辞多受少【cí duō shòu shǎo】

    成语解释: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成语出处:《周书·裴文举传》:“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

  • 材剧志大【cái jù zhì dà】

    成语解释:指才智多,志向大。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 材疏志大【cái shū zhì dà】

    成语解释:指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成语出处: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大节不夺【dà jié bù duó】

    成语解释: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蹈厉之志【dǎo lì zhī zhì】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成语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 道不同不相为谋【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

    成语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多财善贾【duō cái shàn gǔ】

    成语解释: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 多藏厚亡【duō cáng hòu wáng】

    成语解释: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多愁多病【duō chóu duō bìng】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

    成语出处:宋·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看。”

  •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难兴邦【duō nàn xī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

    成语解释: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 多歧亡羊【duō qí wáng yáng】

    成语解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 多端寡要【duō duān guǎi yào】

    成语解释:端:头绪;要:重要。头绪太多,不得要领。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 多情善感【duō qíng shàn gǎn】

    成语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多故之秋【duō gù zhī qiū】

    成语解释: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成语出处:《金史·宣宗季下》:“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

  • 多事之秋【duō shì zhī qiū】

    成语解释: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 多才多艺【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 多快好省【duō kuài hǎo shěng】

    成语解释: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多行不义必自毙【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成语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多许少与【duō xǔ shǎo yǔ】

    成语解释: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成语出处:宋·张商英《素书》:“多许少与者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