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岁千秋【bǎi suì qiān qiū】

    成语解释: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成语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 冰壸秋月【bīng kǔn qiū yuè】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 春生秋杀【chūn shēng qiū shā】

    成语解释: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

    成语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 春秋笔法【chūn qiū bǐ fá】

    成语解释: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 春秋鼎盛【chūn qiū dǐng shèng】

    成语解释: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橙黄桔绿【chéng huáng jú lǜ】

    成语解释: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春蛇秋蚓【chūn shé qiū yǐn】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明·宋濂《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 洞察秋毫【dòng chá qiū háo】

    成语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独有千秋【dú yòu qiān qiū】

    成语解释: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成语出处:清·张履《学箴示诸生》:“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 多故之秋【duō gù zhī qiū】

    成语解释: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成语出处:《金史·宣宗季下》:“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

  • 疾风扫秋叶【jí fēng sǎo qiū yè】

    成语解释: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晋记·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 金风玉露【jīn fēng yù lù】

    成语解释:泛指秋天的景物。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枯枝败叶【kū zhī bài yè】

    成语解释: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 落叶归根【luò yè guī gēn】

    成语解释: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 落叶知秋【luò yè zhī qiū】

    成语解释: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 皮里春秋【pí lǐ chūn qiū】

    成语解释: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成语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 蒲柳之质【pú liǔ zhī zhì】

    成语解释: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成语出处: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秋豪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 秋风落叶【qiū fēng luò yè】

    成语解释: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成语解释: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秋水盈盈【qiū shuǐ yíng yíng】

    成语解释: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成语出处:秦牧《艺海拾贝·神速的剪影》;“通过这二十几个字,一个雪肤花貎、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古代美女的形象,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 秋高气肃【qiū gāo qì sù】

    成语解释: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成语出处:宋·张抡《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秋毫不犯【qiū háo bù fàn】

    成语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 社燕秋鸿【shè yàn qiū hóng】

    成语解释: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成语出处:

  • 霜气横秋【shuāng qì héng qiū】

    成语解释: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成语出处:

  • 望秋先零【wàng qiū xiān líng】

    成语解释: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 万载千秋【wàn zài qiān qiū】

    成语解释: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 梧桐一叶落【wú tóng yī yè luò】

    成语解释: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成语出处:

  • 西风落叶【xī fēng luò yè】

    成语解释: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成语出处: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 叶落归根【yè luò huī gēn】

    成语解释: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 叶落知秋【yè luò zhī qiū】

    成语解释: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