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宅正路【ān zhái zhèng lù】

    成语解释: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 必由之路【bì yóu zhī lù】

    成语解释: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必经之路【bì jīng zhī lù】

    成语解释: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成语出处: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 筚路褴褛【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同“筚路蓝缕”。

    成语出处:应修人《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我们筚路褴褛,孤军苦战,非为金钱,非为名誉,不厌不倦,但求心之所安。”

  • 波路壮阔【bō lù zhuàng kuò】

    成语解释: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 船多不碍路【chuán duō bù ài lù】

    成语解释: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 豺狼当路【chái láng dāng lù】

    成语解释: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 戳无路儿【chuō wú lù ér】

    成语解释: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成语出处:

  • 道路以目【dào lù yǐ mù】

    成语解释: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杜绝言路【dù jué yán lù】

    成语解释: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耳听八方【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分路扬镳【fēn lù yáng biāo】

    成语解释: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

    成语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逢山开路【féng shān kāi lù】

    成语解释: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 方骖并路【fāng cān bìng lù】

    成语解释:犹并驾齐驱。

    成语出处:《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 广开言路【guǎng kāi yán lù】

    成语解释: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成语出处:《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 过路财神【guò lù cái shén】

    成语解释: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当过路财神,再弄鬼捣棒槌可不成。”

  • 广开才路【guǎng kāi cái lù】

    成语解释: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成语出处:

  • 季路一言【jì lù yī yán】

    成语解释:比喻信用极好。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 急不择路【jí bù zé lù】

    成语解释: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 进退路穷【jìn tuì lù qióng】

    成语解释:犹言进退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 进退无路【jìn tuì wú lù】

    成语解释:前进无路,后退也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 开路先锋【kāi lù xiān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 路不拾遗【lù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 路断人稀【lù duàn rén xī】

    成语解释:路被隔断,行人稀少。形容某种灾害严重,以致路无行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一向恁么去,路绝人稀。”

  • 路柳墙花【lù liǔ qiáng huā】

    成语解释: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也指妓女。

    成语出处:元 王晔《水仙子 答》曲:“从来道水性难拿,从他赸过,由他演撒,终只是个路柳墙花。”

  • 路人皆知【lù rén jiē zhī】

    成语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来踪去路【lái zōng qù lù】

    成语解释:指人的来去行踪。同“来踪去迹”。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如今我竟要求你的大笔,把我的来踪去路,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给我说这么一篇。”

  • 褴褛筚路【lán lǚ bì lù】

    成语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路见不平【lù jiàn bù píng】

    成语解释:指见到不平的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俺却路见不平,直送他到沧州,救了他一命。”

  • 路绝人稀【lù jué rén xī】

    成语解释:指道路阻绝,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眼见的路绝人稀,不由俺唬的魄散魂飞。”

  • 路无拾遗【lù wú shí yí】

    成语解释: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路远迢迢【lù yuǎn tiáo tiáo】

    成语解释:形容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 迷踪失路【mí zōng shī lù】

    成语解释:指迷失了道路。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