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成语出处: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白水鉴心【bái shuǐ jiàn xīn】

    成语解释: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成语出处:

  •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碧海青天【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

    成语解释: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成语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不服水土【bù fú shuǐ tǔ】

    成语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 悲歌易水【bēi gē yì shuǐ】

    成语解释: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成语出处:见“悲歌击筑”。

  • 冰清水冷【bīng qīng shuǐ lěng】

    成语解释:指冷冷清清。

    成语出处:《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不便水土【bù biàn shuǐ tǔ】

    成语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成语出处:

  • 不避水火【bù bì shuǐ huǒ】

    成语解释:指不畏凶险。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不习水土【bù xí shuǐ tǔ】

    成语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成语解释: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臣心如水【chén xīn rú shuǐ】

    成语解释: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出处:《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 出水芙蓉【chū shuǐ fú róng】

    成语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吹皱一池春水【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成语解释: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成语出处: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成语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裁云剪水【cái yún jiǎn shuǐ】

    成语解释: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成语出处:明·屠隆《彩毫记·夫妻玩赏》:“名擅雕龙,诗成倚马,清思裁云剪水。”

  • 餐风宿水【cān fēng sù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的辛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 乘顺水船【chéng shùn shuǐ chuán】

    成语解释:比喻顺势行事。

    成语出处:

  • 趁水和泥【chèn shuǐ huò ní】

    成语解释: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 乘高决水【chéng gāo jué shuǐ】

    成语解释: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尺山寸水【chǐ shān cùn shuǐ】

    成语解释:指每一小块山水。

    成语出处: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 楚水吴山【chǔ shuǐ wú shān】

    成语解释: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 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比喻说理严密。

    成语出处:郭沫若《盲肠炎·穷汉的穷谈》:“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

  • 撮盐入水【cuō yán rù shuǐ】

    成语解释:①形容立刻消灭干净。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驴儿做怕科云]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 重山复水【chóng shān fù shuǐ】

    成语解释: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成语出处: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 打落水狗【dǎ luò shuǐ gǒu】

    成语解释: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成语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 淡水交情【dàn shuǐ jiāo qíng】

    成语解释: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