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畅所欲言【chàng suǒ yù yán】

    成语解释: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桢》:“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

  •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唇枪舌剑【chún qiāng shé jiàn】

    成语解释: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各抒己见【gè shū jǐ jiàn】

    成语解释: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 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口齿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

    成语解释: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很会讲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

    成语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成语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成语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舌战群儒【shé zhàn qún rú】

    成语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娓娓而谈【wěi wěi ér tán】

    成语解释: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 稳操胜券【wén cāo shèng quàn】

    成语解释: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成语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一无是处【yī wú shì chù】

    成语解释: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 众说纷纭【zhòng shuō fēn yún】

    成语解释: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面目全非【miàn mù quán fēi】

    成语解释: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成竹在胸【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力排众议【lì pái zhòng yì】

    成语解释: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 妙语连珠【miào yǔ lián zhū】

    成语解释: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 巧舌如簧【qiǎo shé rú huáng】

    成语解释: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体无完肤【tǐ wú wán fū】

    成语解释: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 针锋相对【zhēn fēng xiāng duì】

    成语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成语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唇枪舌战【chún qiāng shé zhàn】

    成语解释: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像枪剑交锋一样。

    成语出处: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 你来我往【nǐ lái wǒ wǎng】

    成语解释: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东我西,你来我往,战上五十余合。”

  • 能言善道【néng yán shàn dào】

    成语解释: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