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哀父母【āi āi fù mǔ】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恩逾慈母【ēn yú cí mǔ】

    成语解释: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 恩重如山【ēn zhòng rú shān】

    成语解释: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成语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恩同父母【ēn tóng fù mǔ】

    成语解释: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 父母之邦【fù mǔ zhī bāng】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父析子荷【fù xī zǐ hé】

    成语解释: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 干父之蛊【gàn fù zhī gǔ】

    成语解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成语出处:《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 骨肉相连【gǔ ròu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成语出处:《北齐书 杨愔传》:“常山玉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

  • 谷父蚕母【gǔ fù cán mǔ】

    成语解释: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

    成语出处:宋·曾慥《类说续仙传》:“三川饥,有青衣音子曰:‘世人厌弃五谷,地司已收其种矣,可相率祈谢谷父蚕母,当致丰穰。’”

  • 老牛舐犊【lǎo niú shì dú】

    成语解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升堂拜母【shēng táng bài mǔ】

    成语解释: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舐犊情深【shì dú qíng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顽父嚚母【wán fù yín mǔ】

    成语解释: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成语出处:《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

  • 嘘寒问暖【xū hán wèn nuǎn】

    成语解释: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成语出处: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 相形见拙【xiāng xíng jiàn zhuō】

    成语解释: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同“相形见绌”。

    成语出处: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 孝思不匮【xiào sī bù kuì】

    成语解释: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衣食父母【yī shí fù mǔ】

    成语解释: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有其父必有其子【yǒu qí fù bì yǒu qí zǐ】

    成语解释: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成语出处:《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 爷羹娘饭【yé gēng niáng fàn】

    成语解释:指在父母的庇荫下生活。同“爷饭娘羹”。

    成语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生下来便落在那爷羹娘饭长生运。”

  • 再生父母【zài shēng fù mǔ】

    成语解释: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成语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 曾母投杼【zēng mǔ tóu zhù】

    成语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 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成语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重生父母【chóng shēng fù mǔ】

    成语解释: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

  • 寸草春晖【cùn cǎo chūn huī】

    成语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成语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语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默默无闻【mò mò wú wén】

    成语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成语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 田父献曝【tián fǔ xiàn pù】

    成语解释: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田父之功【tián fǔ zhī gōng】

    成语解释: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

    成语解释: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 父母恩勤【fù mǔ ēn qín】

    成语解释: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 父严子孝【fù yán zǐ xiào】

    成语解释: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成语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 徒读父书【tú dú fù shū】

    成语解释: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 望云之情【wàng yún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无微不至【wú wēi bù zhì】

    成语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知子莫若父【zhī zǐ mò ruò fù】

    成语解释: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成语出处:《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