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星不如一月【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成语解释: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炳如日星【bǐng rú rì xīng】

    成语解释: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贵溪重修县学记》:“二帝二皇之书,先圣先师之训,炳如日星。”

  • 炳若日星【bǐng ruò rì xīng】

    成语解释:光明如同日月星辰。同“炳如日星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

  • 灿若繁星【càn ruò fán xīng】

    成语解释: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

  • 嘲风弄月【cháo fēng nòng yuè】

    成语解释: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成年累月【chéng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础润而雨【chǔ rùn ér yǔ】

    成语解释: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晨炊星饭【chén chuī xīng fàn】

    成语解释: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廷珪传》:“又役鬼不可,唯人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疹交集。”

  • 承星履草【chéng xīng lǚ cǎo】

    成语解释: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成语出处:晋·葛洪《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 大步流星【dǎ bù liú xīng】

    成语解释: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戴月披星【dài yuè pī xīng】

    成语解释: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得月较先【dé yuè jiào xiān】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斗转星移【dǒu zhuǎn xīng yí】

    成语解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 电掣星驰【diàn chè xīng chí】

    成语解释:如闪电和流星似的掠过。比喻迅疾。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回头向大家说声请了,霎时间电掣星驰,不见踪影。”

  • 电流星散【diàn liú xīng sàn】

    成语解释:比喻迅速消散。

    成语出处:清·沈起凤《谐铎·獭祭》:“鹯曰:‘君善捕鱼,我善捕雀,而雀之见我者,往往晓音骇翼,电流星散,以至十不获一。’”

  • 月夕花朝【yuè xī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风清月朗【fēng qīng yuè lǎng】

    成语解释:风凉爽,月明亮。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 曙后星孤【shǔ hòu xīng gū】

    成语解释:曙:破晓时光。旧称仅遗孤女。

    成语出处:唐·孟棨《本事计·征咎》:“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

  • 分星拨两【fēn xīng bō liǎng】

    成语解释:犹言斤斤计较。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我两个跟着你们背后接坐碗儿吃也罢,你怎么这般分星拨两的。”

  • 分星擘两【fēn xīng bò liǎng】

    成语解释: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成语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 分星劈两【fēn xīng pī liǎng】

    成语解释:指详细分说。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风清月明【fēng qīng yuè míng】

    成语解释: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成语出处:明·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风月无边【fēng yuè wú biān】

    成语解释:极言风景之佳胜。

    成语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福星高照【fú xīng gāo zhào】

    成语解释: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管保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 皓月千里【hào yuè qiān lǐ】

    成语解释: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 烘云托月【hōng yún tuō yuè】

    成语解释: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

    成语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成语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 花容月貌【huā róng yuè mào】

    成语解释: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 换斗移星【huàn dǒu yí xīng】

    成语解释: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

    成语出处:宋·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七卷:“佛祖命脉,列圣钳锤,换斗移星,经天纬地。”

  •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

    成语解释: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四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

  • 华星秋月【huá xīng qiū yuè】

    成语解释: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