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成语解释: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宋·陆游《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楼堞参差暮气昏。”

  • 脑满肠肥【nǎo mǎn cháng féi】

    成语解释: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成语出处:《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 年衰岁暮【nián shuāi suì mù】

    成语解释:指年纪衰老,寿命将尽。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今堪年衰岁暮,恐不得自信,排于异人,将安究之哉?”

  • 轻举绝俗【qīng jǔ jué sú】

    成语解释:犹言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晋书·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

  • 去故就新【qù gù jiù xīn】

    成语解释: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成语出处:《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 人民城郭【rén mín chéng guō】

    成语解释: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成语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 人头畜鸣【rén tóu chù míng】

    成语解释: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胡亥)诛(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 人微言轻【rén wēi yán qīng】

    成语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 然糠照薪【rán kāng zhào xīn】

    成语解释: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 人非物是【rén fēi wù shì】

    成语解释: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寄情》:“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

  • 刃树剑山【rèn shù jiàn shān】

    成语解释: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

  • 山盟海誓【shān méng hǎi shì】

    成语解释: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事过境迁【shì guò jìng qiān】

    成语解释: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成语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 舒头探脑【shū tóu tàn nǎo】

    成语解释:伸头去探看。形容行为鬼鬼祟祟。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回:“只是舒头探脑,望里边一望,又退立了两步。”

  • 神号鬼泣【shén hào guǐ qì】

    成语解释: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成语出处: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

  • 失张冒势【shī zhāng mào shì】

    成语解释:冒冒失失的样子。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张冒势,恁唬我一跳。有要没紧,两头回来游魂哩。’”

  • 时移世变【shí yí shì biàn】

    成语解释: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 时易世变【shí yì shì biàn】

    成语解释: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成语出处:晋·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 誓死不屈【shì sǐ bù qū】

    成语解释: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成语出处: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 手不应心【shǒu bù yīng xīn】

    成语解释:犹言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 四海他人【sì hǎi tā rén】

    成语解释:指没有亲戚关系。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虽然是旧忠臣,则是四海他人。”

  •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头破血流【tóu pò xuè liú】

    成语解释: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 调三斡四【tiáo sān wò sì】

    成语解释:指挑拨是非。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 物是人非【wù shì rén fēi】

    成语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物极将返【wù jí jiāng fǎn】

    成语解释: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一》:“子亦知物极将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溃,有所郁。”

  • 新仇旧恨【xīn chóu jiù hèn】

    成语解释: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成语出处:宋·柳永《内家娇》:“奈少年,自有新仇旧恨,消遣无计。”

  • 心回意转【xīn huí yì zhuǎn】

    成语解释: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

  • 心惊肉战【xīn jīng ròu zhàn】

    成语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同“心惊肉跳”。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心如刀搅【xīn rú dāo jiǎo】

    成语解释: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 言来语去【yán lái yǔ qù】

    成语解释: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成语出处: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 雨顺风调【yǔ shùn fēng tiáo】

    成语解释: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成语出处:《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 转危为安【zhuǎ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 战无不克【zhàn wú bù kè】

    成语解释: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