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成语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冰清水冷【bīng qīng shuǐ lěng】

    成语解释:指冷冷清清。

    成语出处:《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不冷不热【bù lěng bù rè】

    成语解释: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 不择生冷【bù zé shēng lěng】

    成语解释:犹言不择手段。

    成语出处:沙汀《淘金记》九:“我们这场上的事情,你晓得的,有些人一点不择生冷!一天就想方设法,拖人下水。”

  • 龟冷支床【guī lěng zhī c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

    成语出处:《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 忽冷忽热【hū lěng hū rè】

    成语解释: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 横眉冷目【héng méi lěng mù】

    成语解释: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成语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走’,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

  • 横眉冷眼【héng méi lěng yǎn】

    成语解释:愤怒、轻蔑的样子。

    成语出处:李季《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横眉冷眼不怕鬼,心红胆壮看咱们谁怕谁?”

  • 饥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

    成语解释: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出处:晋·陶潜《劝农》:“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宋·王谠《唐语林》卷一:“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迫,所以为盗。’”

  • 饥寒交至【jī hán jiāo zhì】

    成语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成语出处: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 坑灰未冷【kēng huī wèi lěng】

    成语解释: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匆促。

    成语出处: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冷语冰人【lěng yǔ bīng rén】

    成语解释:用冷酷的话伤人。

    成语出处: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 冷锅里爆豆【lěng guō lǐ bào dòu】

    成语解释: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成语出处:林斤澜《满城飞花》:“沉默了仿佛一个黑夜,冷锅里爆豆般说道:‘我不上学了。’”

  • 冷面寒铁【lěng miàn hán tiě】

    成语解释: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成语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 冷暖自知【lěng nuǎn zì zhī】

    成语解释: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成语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冷若冰霜【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冷眼静看【lěng yǎn jìng kàn】

    成语解释: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成语出处: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 冷窗冻壁【lěng chuāng dòng bì】

    成语解释:形容贫寒。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谢赵使君送乌薪》诗:“老身曲直不足言,冷窗冻壁作春温。”宋·杨万里《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诗:“冷窗冻壁更成眠?也腾疏蓬仰见天!”

  • 冷灰爆豆【lěng huī bào dòu】

    成语解释:在冷灰中爆豆。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亦作“冷锅中豆爆”。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翠岩真禅师语录序》:“各梦同床,不妨殊调;冷灰爆豆,聊为解嘲云耳。”

  • 冷酷无情【lěng kù wú qíng】

    成语解释: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成语出处: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 冷水浇背【lěng shuǐ jiāo bèi】

    成语解释: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亦作“冷水浇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红玉听了,总如冷水浇背一般,唇也青了,面也白了,做声不得。”

  • 冷心冷面【lěng xīn lěng miàn】

    成语解释: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

  • 冷血动物【lěng xuè dòng wù】

    成语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 冷言热语【lěng yán rè yǔ】

    成语解释: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 凄风冷雨【qī fēng lěng yǔ】

    成语解释:凄风:寒冷的风;冷雨:冰冷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衾寒枕冷【qīn hán zhěn lěng】

    成语解释: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成语出处:宋·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明·高明《琵琶记》第五出:“[旦]奴不虑衾寒枕冷;奴只虑公婆没主一旦冷清清。”

  • 清锅冷灶【qīng guō lěng zào】

    成语解释: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

  • 清灰冷火【qīng huī lěng huǒ】

    成语解释: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5回:“及至到了家,清灰冷火的锁着门。”

  • 清灰冷灶【qīng huī lěng zào】

    成语解释: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一折:“空滴滴,清灰冷灶谁曾惯,黑漫漫苦海无边岸。”

  • 人情冷暖【rén qíng lěng nuǎn】

    成语解释: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迁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 山寒水冷【shān hán shuǐ lěng】

    成语解释: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心灰意冷【xīn huī yì lěng】

    成语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 玄辞冷语【xuán cí lěng yǔ】

    成语解释:玄妙冷隽的言辞。

    成语出处:明·文璧《序》:“玄辞冷语,用以博见闻资谈笑而已,奚史哉?”

  • 艳如桃李【yàn rú táo lǐ】

    成语解释: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 余杯冷炙【yú bēi lěng zhì】

    成语解释:指吃剩下来的酒食。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