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惨无人道【cǎn wú rén dào】

    成语解释: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成语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 处心积虑【chǔ xīn jī lǜ】

    成语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成语出处:《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 财迷心窍【cái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指由于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 恶贯满盈【è guàn mǎn yíng】

    成语解释: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好吃懒做【hào chī lǎn zuò】

    成语解释: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横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成语解释: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狐朋狗友【hú péng gǒu yǒu】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 见钱眼开【jiàn qián yǎn kāi】

    成语解释: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成语出处: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 狼狈为奸【láng bèi wéi jiān】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成语出处: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 狼心狗肺【láng xīn gǒu fèi】

    成语解释: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 狼子野心【láng zǐ yě xīn】

    成语解释: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离经叛道【lí jīng pàn dào】

    成语解释: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成语出处:元·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

  • 人面兽心【rén miàn shòu xīn】

    成语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 忍心害理【rěn xīn hài lǐ】

    成语解释: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成语出处:《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 丧尽天良【sàng jìn tiān liáng】

    成语解释: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今人既富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

  • 丧心病狂【sàng xīn bìng kuáng】

    成语解释: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 嗜杀成性【shì shā chéng xìng】

    成语解释: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率兽食人【shuài shòu shí rén】

    成语解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 蛇蝎心肠【shé xiē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天理难容【tiān lǐ nán róng】

    成语解释: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 偷鸡摸狗【tōu jī mō gǒu】

    成语解释: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 荼毒生灵【tú dú shēng líng】

    成语解释: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成语出处:《尚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 心狠手辣【xīn hěn shǒu là】

    成语解释: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成语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衣冠禽兽【yī guān qín shòu】

    成语解释: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 鱼肉百姓【yú ròu bǎi xìng】

    成语解释: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成语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成语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置之死地【zhì zhī sǐ dì】

    成语解释: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子虚乌有【zǐ xū wū yǒu】

    成语解释: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锱铢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成语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 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

    成语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成语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纵虎归山【zòng hǔ guī shān】

    成语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

    成语解释: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