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偃甲息兵【yǎn jiǎ xī bīng】

    成语解释: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成语出处:

  • 偃革倒戈【yǎn gé dǎo gē】

    成语解释: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成语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

  • 偃武息戈【yǎn wǔ xī gē】

    成语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成语出处:《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 以战养战【yǐ zhàn yǎng zhàn】

    成语解释: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

  • 枕戈寝甲【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解释: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 止戈散马【zhǐ gē sàn mǎ】

    成语解释: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成语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 龙血玄黄【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穷兵黩武【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 休兵罢战【xiū bīng bà zhàn】

    成语解释: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 兵戈扰攘【bīng gē rǎo rǎng】

    成语解释: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 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语解释: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成语解释: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金戈铁甲【jīn gē tiě jiǎ】

    成语解释: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成语出处: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 连天烽火【lián tiān fēng huǒ】

    成语解释: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成语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散兵游勇【sǎn bīng yóu yǒng】

    成语解释: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 偃武櫜兵【yǎn wǔ gāo bīng】

    成语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成语出处:《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 偃武休兵【yǎn wǔ xiū bīng】

    成语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成语出处: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 有事之秋【yǒu shì zhī qiū】

    成语解释: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成语出处:《北史·王罴王轨等传论》:“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

  • 白骨露野【bái gǔ lù yě】

    成语解释: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黩武穷兵【dú wǔ qióng bīng】

    成语解释: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