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成语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理所必然【lǐ suǒ bì rán】

    成语解释: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成语出处:《弘明集·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 理之当然【lǐ zhī dāng rán】

    成语解释: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 顺理成章【shùn lǐ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 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

    成语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成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不容置疑【bù róng zhì yí】

    成语解释: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成语出处: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成语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 理应如此【lǐ yìng rú cǐ】

    成语解释:指按理应该这样

    成语出处:老舍《有了小孩以后》:“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齐齐,你总觉得小孩们理应如此。”

  • 理固当然【lǐ gù dāng rán】

    成语解释: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成语出处: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