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

    成语解释: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成语出处:宋·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 风雪交加【fēng xuě jiāo jiā】

    成语解释:风和雪同时袭来。

    成语出处: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成语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成语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挥汗成雨【huī hàn chéng yǔ】

    成语解释: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挥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成语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寒冬腊月【h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汗如雨下【hàn rú yǔ xià】

    成语解释: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 焦金流石【jiāo jīn liú shí】

    成语解释: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成语出处: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热气腾腾【rè qì téng téng】

    成语解释: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只见小和用一个小托盘托了几碗盖碗茶,热气腾腾的端过来。”

  • 铄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成语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烁玉流金【shuò yù liú jīn】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成语出处: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烁石流金【shuò shí liú jīn】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成语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成语解释: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语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雪虐风饕【xuě nüè fēng tāo】

    成语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成语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 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成语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 白雪皑皑【bái xuě ái ái】

    成语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成语出处: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 赫赫炎炎【hè hè yán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势焰炽盛。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 皎阳似火【jiǎo yáng shì huǒ】

    成语解释: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成语出处:

  • 颗粒无收【kē lì wú shōu】

    成语解释: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 夏日可畏【xià rì kě wèi】

    成语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大雨滂沱【dà yǔ páng tuó】

    成语解释: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 寒风刺骨【hán fēng cì gǔ】

    成语解释: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入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

    成语出处:

  • 大汗淋漓【dà hàn lín lí】

    成语解释: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1、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2、一种病态的表现,如发烧等病发而引起。

    成语出处:

  • 绿树成荫【lǜ shù chéng yīn】

    成语解释:绿树成荫yīn 也作绿树成阴yīn;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成语出处:

  • 数九寒冬【shǔ jiǔ hán dōng】

    成语解释:从数九(俗称“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大致包括了公历三个月的冬季时节。其中,三九和四九最冷。意思是从数九开如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