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博采众长【bó cǎi zhòng cháng】

    成语解释: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 蚕头燕尾【cán tóu yàn wěi】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成语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沉著痛快【chén zhù tòng kuài】

    成语解释: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成语出处:《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 沉着痛快【chén zhuó tòng kuài】

    成语解释: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 大笔如椽【dà bǐ rú chuán】

    成语解释: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大气磅礴【dà qì páng bó】

    成语解释:形容气势浩大。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丰筋多力【fēng jēn duō lì】

    成语解释: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 飞龙在天【fēi lóng zài tiān】

    成语解释:比喻帝王在位。

    成语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凤泊鸾漂【fèng bó luán piāo】

    成语解释: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成语出处:唐·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

  • 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成语出处: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酣畅淋漓【hān chàng lín lí】

    成语解释: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 画沙印泥【huà shā yìn ní】

    成语解释: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成语出处: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 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

    成语解释: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成语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 浑然天成【hún rán tiān chéng】

    成语解释: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成语出处: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 画蚓涂鸦【huà yǐn tú yā】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

    成语出处:明·宋濂《赠会稽韩伯时序》:“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

  • 鹤膝蜂腰【hè xī fēng yāo】

    成语解释:①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 激昂慷慨【jī áng kāng kǎi】

    成语解释: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 家鸡野鹜【jiā jī yě wù】

    成语解释: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成语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 尖酸刻薄【jiān suān kè bó】

    成语解释: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成语出处: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矫若惊龙【jiǎo ruò jīng lóng】

    成语解释: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柳骨颜筋【jiǔ gǔ yán jīn】

    成语解释: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 渴骥奔泉【kě jì bēn quán】

    成语解释:骥:骏马。如同骏马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成语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 雷霆万钧【léi tíng wàn jūn】

    成语解释: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成语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成语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 临池学书【lín chí xué shū】

    成语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号葱葱不暇草书。”

  • 龙飞凤翥【lóng fēi fèng zhù】

    成语解释: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其文龙飞凤翥,不足拟其势。”

  • 龙盘凤翥【lóng pán fèng zhù】

    成语解释: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成语出处:后晋·沈昫《旧唐书·玄宗纪》:“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

  • 龙蛇飞舞【lóng shé fēi wǔ】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 龙伸蠖屈【lóng shēn huò qū】

    成语解释: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