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昂然自得【áng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大模大样【dà mó dà yà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 鼓舞欢欣【gǔ wǔ huān xīn】

    成语解释: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 欢欣鼓舞【huān xīn gǔ wǔ】

    成语解释: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 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

    成语解释: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

    成语解释: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 满坐风生【mǎn zuò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亦作“满座风生”。

    成语出处: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俄而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

  • 片言只字【piàn yán zhǐ zì】

    成语解释: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语出处: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 剖玄析微【pōu xuán xī wēi】

    成语解释: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容光焕发【róng guāng huàn fā】

    成语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

    成语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生气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舒眉展眼【shū méi zhǎn yǎn】

    成语解释: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 神采焕发【shén cǎi huàn fā】

    成语解释: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成语出处:《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 神采奕然【shén cǎi yì rán】

    成语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 神清气朗【shén qīng qì lǎng】

    成语解释: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 神清气爽【shén qīng qì shuǎng】

    成语解释: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 神完气足【shén wán qì zú】

    成语解释:精神饱满,气息充足。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

  • 神仙中人【shén xiān zhōng rén】

    成语解释: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成语出处: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晋书·王恭传》

  • 爽心悦目【shuǎng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

  • 无忧无虑【wú yōu wú lǜ】

    成语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 心广体胖【xīn guǎng tǐ pán】

    成语解释: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心旷神恬【xīn kuàng shén tián】

    成语解释: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旷神恬;枕着呵,梦断魂劳。”

  • 心旷神飞【xīn kuàng shén fēi】

    成语解释:犹言心境愉悦,飘飘欲仙。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二人心旷神飞,不觉醺醉。”

  • 欣欣自得【xīn xīn zì dé】

    成语解释: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 兴高彩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同“兴高采烈”。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 悦目赏心【yuè mù shǎng xīn】

    成语解释: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成语出处: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农场里的木芙蓉开了,共引为悦目赏心的乐事。”

  • 宠辱皆忘【chǒng rǔ jiē wàng】

    成语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旷心怡神【kuàng xīn yí shén】

    成语解释:舒畅心胸,愉悦精神。

    成语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 满不在乎【mǎn bù zài hū】

    成语解释:丝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秋高气爽【qiū gāo qì shuǎng】

    成语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成语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谈情说爱【tán qíng shuō ài】

    成语解释:指谈恋爱。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