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奔走钻营【bēn zǒu zuān yíng】

    成语解释: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成语出处:茅盾《动摇》:“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还是第一次。”

  • 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道不拾遗【dào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语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发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狗血淋头【gǒu xuè lín tóu】

    成语解释: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

    成语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 洁身自好【jié shēn zì hào】

    成语解释: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尽善尽美【jìn shàn jìn měi】

    成语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

    成语解释: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乐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成语解释: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 鸣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

    成语解释: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青史留名【qīng shǐ liú míng】

    成语解释: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 惹是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三月不知肉味【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成语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投其所好【tóu qí suǒ hào】

    成语解释: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 信以为真【xìn yǐ wéi zhēn】

    成语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 摇唇鼓舌【yáo chún gǔ shé】

    成语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 一本正经【yī běn zhèng jīng】

    成语解释: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 一举一动【yī jǔ yī dòng】

    成语解释: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 一去不复返【yī qù bù fù fǎn】

    成语解释: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成语出处:《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以强凌弱【yǐ qiáng líng ruò】

    成语解释: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一言不发【yī yán bù fā】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罪大恶极【zuì dà è jí】

    成语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

  • 不舍昼夜【bù shě zhòu yè】

    成语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漏洞百出【lòu dòng bǎi chū】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成语出处:姚雪垠《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鸣鼓而攻之【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讨价还价【tǎo jià huán jià】

    成语解释: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 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成语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成语解释: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无人不知【wú rén bù zhī】

    成语解释:到尽人皆知的地步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卖朝报’的人为广招徕,必然大声吆喝,以至于大街小巷,无人不知。”

  • 乐而忘忧【lè ér wàng yōu】

    成语解释:高兴得忘记了忧愁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