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语解释: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暗室欺心【àn shì qī xīn】

    成语解释: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

  • 傲雪欺霜【ào xuě qī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 表里不一【biǎo lǐ bù yī】

    成语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成语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闯荡江湖【chuǎng dàng jiāng hú】

    成语解释:指奔走四方,在外谋生。

    成语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60回:“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

  • 扯空砑光【chě kōng yà guāng】

    成语解释:扯空:说假话。砑光:纸及布匹用石头磨光,使发光泽,叫“砑光”;比喻沾别人光。指花言巧语,骗人钱财。

    成语出处: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第十则:“那一带沿河临水住的,俱是靠着虎丘山上,养活不知多多少少扯空砑光的人。”

  • 钓名欺世【diào míng qī shì】

    成语解释:钓:捞取。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欺骗世人。

    成语出处:清·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

  • 吊誉沽名【diào yù gū míng】

    成语解释: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 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

    成语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沽名钓誉【gū míng diào yù】

    成语解释: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 故弄玄虚【gù nòng xuán xū】

    成语解释: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哗众取宠【huá zhòng qǔ chǒng】

    成语解释: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 江湖骗子【jiāng hú piàn zi】

    成语解释:指闯荡江湖靠卖假药、算命等骗人谋生的人或招摇撞骗的人。

    成语出处:王仲方《序》:“近几年来,发生了不少诈骗事件,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骗子,其中有政治骗子、经济骗子、文化骗子和江湖骗子。”

  • 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成语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坑蒙拐骗【kēng méng guǎi piàn】

    成语解释: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成语出处:《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 口坠天花【kǒu zhuì tiān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

    成语出处: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 两面三刀【liǎng miàn sān dāo】

    成语解释: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 两头白面【liǎng tóu bái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

  • 昧地瞒天【mèi dì mán tiān】

    成语解释:欺骗天地。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 乔装打扮【qiáo zhuāng dǎ bàn】

    成语解释: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

  • 欺贫爱富【qī pín ài fù】

    成语解释:欺侮贫穷,喜爱富有。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 偷天换日【tōu tiān huàn rì】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 徒有虚名【tú yǒu xū míng】

    成语解释: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

    成语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成语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乡壁虚造【xiāng bì xū zào】

    成语解释: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成语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 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成语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阳奉阴违【yáng fèng yīn wéi】

    成语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成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有名无实【yǒu míng wú shí】

    成语解释: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成语出处:《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真心诚意【zhēn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

    成语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 装模作样【zhuāng mó zuò yàng】

    成语解释: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成语出处:宋·史浩《荆钗记传奇》:“装模作样,恼吾气满胸膛。”

  • 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

    成语解释: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 东诓西骗【dōng kuāng xī piàn】

    成语解释:指到处说谎诈骗。

    成语出处:《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