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发红颜【bái fà hóng yán】

    成语解释: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苍颜白发【cāng yán bái fà】

    成语解释: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沉冤莫白【chén yuān mò bái】

    成语解释: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成语出处:宋·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 颠倒黑白【diān dǎo hēi bái】

    成语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 粉白黛黑【fěn bái dài hēi】

    成语解释: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 浮白载笔【fú bái zǎi bǐ】

    成语解释: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 黑白混淆【hēi bái hùn xiáo】

    成语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黑更半夜【hēi gēng bàn yè】

    成语解释:指深夜。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 黑天摸地【hēi tiān mō dì】

    成语解释: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 混淆黑白【hùn xiáo hēi bái】

    成语解释: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襟怀坦白【jīn huái tǎn bái】

    成语解释: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 起死人肉白骨【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

    成语解释: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成语出处:《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数白论黄【shǔ bái lùn 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计较金钱。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 说黄道黑【shuō huáng dào hēi】

    成语解释: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成语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拆白道字【chāi bái dào zì】

    成语解释: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黑白不分【hēi bái bù fēn】

    成语解释: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近朱者赤【jìn zhū zhě chì】

    成语解释: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成语出处: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