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

    成语解释: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成语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沧海横流【cāng hǎi héng liú】

    成语解释: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倒海翻江【dǎo hǎi fān j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倒山倾海【dǎo shān qīng hǎi】

    成语解释: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成语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 东海扬尘【dōng hǎi yáng chén】

    成语解释: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地负海涵【dì fù hǎi hán】

    成语解释: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成语出处: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 东洋大海【dōng yáng dà hǎi】

    成语解释: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 风平浪静【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海北天南【hǎi běi tiān nán】

    成语解释: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 海枯见底【hǎi kū jiàn dǐ】

    成语解释: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成语出处: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海啸山崩【hǎi xiào shān bēng】

    成语解释: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成语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海水群飞【hǎi shuǐ qún fēi】

    成语解释:比喻国家不安宁。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 回山倒海【hu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成语出处:《魏书·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 海不波溢【hǎi bù bō yì】

    成语解释: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

  • 海沸山摇【hǎi fèi shān yáo】

    成语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 海沸山崩【hǎi fèi shān bēng】

    成语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 海沸山裂【hǎi fèi shān liè】

    成语解释: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 后海先河【hòu hǎi xiān hé】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架海金梁【jià hǎi jīn liáng】

    成语解释: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 锦上添花【jǐn shàng tiān huā】

    成语解释: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成语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九洲四海【jiǔ zhōu sì hǎi】

    成语解释: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 江南海北【jiāng nán hǎi běi】

    成语解释: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平安无事【píng ān wú shì】

    成语解释: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深不可测【shēn bù kě cè】

    成语解释: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吼山》:“山下石骨为匠者搜去,积水为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测。”

  • 山行海宿【shān xíng hǎi xiǔ】

    成语解释: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指行旅艰险。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 汪洋大海【wāng yáng dà hǎi】

    成语解释: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

  • 无边无际【wú biān wú jì】

    成语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 汹涌澎湃【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一望无际【yī wàng wú jì】

    成语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