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

    成语解释: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 交口称誉【jiāo kǒu chēng yù】

    成语解释: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交口荐誉之。”

  • 进谗害贤【jìn chán hài xián】

    成语解释: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成语出处:

  • 敬老慈幼【jìng lǎo cí yòu】

    成语解释: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口碑载道【kǒu bēi zài dào】

    成语解释: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乐善好施【lè shàn hào shī】

    成语解释: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 狼羊同饲【láng yáng tóng sì】

    成语解释: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若但务招徕,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复为昔日之罗旁矣。”

  • 稂莠不齐【láng yǒu bù qí】

    成语解释:有好人也有坏人,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成语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成语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成语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交口称赞【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有口皆碑【yǒu kǒu jiē bēi】

    成语解释: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助人为乐【zhù rén wéi lè】

    成语解释:帮助人就是快乐。

    成语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 坏人坏事【huài rén huài shì】

    成语解释: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 乐于助人【lè yú zhù rén】

    成语解释:很乐意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 近朱者赤【jìn zhū zhě chì】

    成语解释: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成语出处: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 嫉恶好善【jí è hào shàn】

    成语解释: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旧唐书·王珪传》

  • 天相吉人【tiān xiàng jí rén】

    成语解释:相:保佑,帮助;吉人:善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兄弟弹冠》:“违和,天相吉人身痊可,却望节饮食,休劳碌。”

  • 见善若惊【jiàn shàn ruò jīng】

    成语解释: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 交口荐誉【jiāo kǒu jiàn yù】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交口:众口一辞;荐:推举。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 旌善惩恶【jīng shàn chéng è】

    成语解释:旌:表彰;善:美好;惩:惩罚。表彰好人好事,惩办恶人恶事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封赠忠臣》:“呜呼,旌善惩恶,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禄之荣,死者沐恩光之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