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识庐山真面目【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语解释: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伸手不见五指【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成语解释: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视而不见【shì ér bù jiàn】

    成语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庐山真面目【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ú wén】

    成语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成语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庐山真面【lú shān zhēn miàn】

    成语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清·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 黑白不分【hēi bái bù fēn】

    成语解释: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人生地不熟【rén shēng dì bù shú】

    成语解释: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