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成语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安富尊荣【ān fù zūn róng】

    成语解释: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 安然如故【ān rán rú gù】

    成语解释: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成语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安如磐石【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安闲自得【ān xián zì dé】

    成语解释: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安室利处【ān shì lì chù】

    成语解释: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 安如盘石【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 安若泰山【ān ruò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成语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安心落意【ān xīn luò yì】

    成语解释:放心,无忧虑。

    成语出处:

  • 布帆无恙【bù fán wú yàng】

    成语解释:比喻旅途平安。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 常备不懈【cháng bèi bù xiè】

    成语解释: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成语出处:

  • 持盈保泰【chí yíng bǎo tài】

    成语解释: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凫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 刀枪入库【dāo qiāng rù kù】

    成语解释: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 防患未然【fáng huàn wèi rán】

    成语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成语出处:《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 逢凶化吉【féng xiōng huà jí】

    成语解释:逢:遭遇;凶: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

    成语解释: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

  • 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

    成语解释: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成语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 化枭为鸠【huà xiāo wéi jiū】

    成语解释:比喻变凶险为平安。枭即猫头鹰,旧时认为是凶鸟,鸠是吉祥之鸟。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谨守疆场,绝济匪之源,挫触藩之锐,卒能化枭为鸠,闾阎安堵。”

  • 金石之计【jīn shí zhī jì】

    成语解释: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成语解释: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渐不可长【jiàn bù kě zhǎng】

    成语解释: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 锦绣江山【jǐn xiù jiāng shān】

    成语解释:象锦绣那样的美好的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成语出处: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 老死不相往来【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成语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履险如夷【lǚ xiǎn rú yí】

    成语解释: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成语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 平安无事【píng ān wú shì】

    成语解释: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人人自危【rén rén zì wēi】

    成语解释: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成语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 三番五次【sān fān wǔ cì】

    成语解释:番:遍数。一再,多次。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

  •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 死里逃生【sǐ lǐ táo shēng】

    成语解释: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

  • 调良稳泛【tiáo liáng wěn fàn】

    成语解释:马匹调良,行船稳泛。指路途平安。

    成语出处:清·朱之瑜《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七夕前,盛使遥临,捧读翰教,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莅镇,途间车马舟桥,调良稳泛,三省亦附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