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精神的成语(26个)

  • 1.博闻辩言  [ bó wén biàn yán ]

    释义: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 2.博闻强识  [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3.博物洽闻  [ bó wù qià wén ]

    释义: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 4.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

    释义: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 5.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释义: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6.艰苦奋斗  [ jiān kǔ fèn dòu ]

    释义: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 7.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8.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释义: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9.旗开得胜  [ qí kāi dé shèng ]

    释义: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10.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释义: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11.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释义: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12.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13.自强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释义: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4.别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释义: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出处:唐·李白诗《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15.精忠报国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 16.毛遂自荐  [ máo suí zì jiàn ]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 17.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释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18.全智全能  [ quán zhì quán néng ]

    释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出处: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辨证方法》:“我看要是自称全智全能,像上帝一样,那种思想是不妥当的。”

  • 19.千人一面  [ qiān rén yī miàn ]

    释义: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列公要知这‘一宿无话’四个字怎的个讲法?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20.讨价还价  [ tǎo jià huán jià ]

    释义: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 21.博文约礼  [ bó wén yuè lǐ ]

    释义: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22.扶危济困  [ fú wēi jì kùn ]

    释义: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 23.强将手下无弱兵  [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

    释义: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出处:宋·苏轼《题连公壁》:“俗语去:‘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 24.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25.勤劳勇敢  [ qín láo yǒng gǎn ]

    释义:勤奋劳动,有勇气,有胆量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关于民族精神的词语(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