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心旷神恬【xīn kuàng shén tián】

    成语解释: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同“心旷神怡”。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旷神恬;枕着呵,梦断魂劳。”

  • 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成语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心旷神飞【xīn kuàng shén fēi】

    成语解释:犹言心境愉悦,飘飘欲仙。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二人心旷神飞,不觉醺醉。”

  • 欣欣自得【xīn xīn zì dé】

    成语解释: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 兴高彩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同“兴高采烈”。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 扬眉吐气【yáng méi tǔ qì】

    成语解释: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一切众生【yī qiè zhòng shēng】

    成语解释: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成语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 怡情悦性【yí qíng yuè xìng】

    成语解释: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 怡然自得【yí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抑郁寡欢【yì yù guǎ huān】

    成语解释: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成语出处: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 应天顺人【yìng tiān shùn rén】

    成语解释: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成语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 眼笑眉飞【yǎn xiào méi fēi】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只乐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飞。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欢喜。”

  • 眼开眉展【yǎn kāi méi zhǎn】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成语出处:许钦文《鉴湖风景如画》:“坐在船上摇动着,也可以说‘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却处处使人眼开眉展,爽神悦目。”

  • 一嚬一笑【yī pín yī xiào】

    成语解释:指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成语出处:

  • 有说有笑【yǒu shuō yǒu xiào】

    成语解释: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 悦目赏心【yuè mù shǎng xīn】

    成语解释: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成语出处: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农场里的木芙蓉开了,共引为悦目赏心的乐事。”

  • 悦目娱心【yuè mù yú xīn】

    成语解释: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成语出处:宋·张舜民《与石司理书》:“大凡人见悦目娱心之物固所喜。”

  • 贼人胆虚【zéi rén dǎn xū】

    成语解释: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得魂魄俱无。”

  • 震撼人心【zhèn hà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成语出处:

  • 振奋人心【zhèn fè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成语出处: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 贼人心虚【zéi rén xīn xū】

    成语解释: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的魂魄俱无。”

  • 直言极谏【zhí yán jí jiàn】

    成语解释: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成语出处: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 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

    成语解释: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

    成语解释: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成语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 冰清玉洁【bīng qīng yù jié】

    成语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 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

    成语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成语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冁然而笑【chǎn rán ér xiào】

    成语解释: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 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成语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宠辱皆忘【chǒng rǔ jiē wàng】

    成语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从容不迫【cóng róng bù p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高悬秦镜【gāo xuán qín jìng】

    成语解释: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 膏唇试舌【gāo chún shì shé】

    成语解释: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惊喜交集【jīng xǐ jiāo jí】

    成语解释: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 惊心悲魄【jīng xīn bēi pò】

    成语解释:指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成语出处:《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 惊心眩目【jīng xīn xuàn mù】

    成语解释: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成语出处:《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