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哀欲绝【āi āi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哀痛欲绝【ā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 哀毁瘠立【āi huǐ jī l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瘠立,极尽半子之谊。”

  • 不堪回首【bù kān huí shǒu】

    成语解释: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成语出处: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 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

    成语解释: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成语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创巨痛深【chuāng jù tòng shēn】

    成语解释:创:创伤;痛:疼痛。受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丧,犹如体受重创。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成语出处:《礼记·三年问》:“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 椎心泣血【chuí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 创钜痛深【chuàng jù tòng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受到巨大的创伤,痛苦之极。钜。同“巨”,大。

    成语出处:

  • 创剧痛深【chuàng jù tòng shēn】

    成语解释:指创伤大、痛苦深。

    成语出处:郭末若《苏联游记·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云创剧痛深,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

  • 洞察秋毫【dòng chá qiū háo】

    成语解释: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躲躲闪闪【duǒ duǒ shǎn shǎn】

    成语解释: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 横眉怒目【héng méi nù mù】

    成语解释:形容怒视的样子。

    成语出处: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 呼天抢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语解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回肠九转【huí cháng jiǔ zhuǎn】

    成语解释: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 呼天号地【hū tiān hào dì】

    成语解释: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 呼天唤地【hū tiān huàn dì】

    成语解释: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 呼天叩地【hū tiān kòu dì】

    成语解释: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同“呼天抢地”。

    成语出处:《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 叫苦连天【jiào kǔ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你怎么正战到好处,却就叫苦连天的走了?”

  • 苦不堪言【kǔ bù kān yán】

    成语解释: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成语出处: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泪如泉涌【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泪如雨下【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冷酷无情【lěng kù wú qíng】

    成语解释: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成语出处: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 眉目传情【méi mù chuán qíng】

    成语解释: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 怒目而视【nù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 爱理不理【ài lǐ bù lǐ】

    成语解释: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 剖心泣血【pōu xīn qì xuè】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同“剖肝泣血”。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 丧明之痛【sàng míng zhī tòng】

    成语解释: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

    成语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 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