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云亲舍【bái yún qīn shè】

    成语解释: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百无聊赖【bǎi wú liáo lài】

    成语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成语出处: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处心积虑【chǔ xīn jī lǜ】

    成语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成语出处:《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 踌躇不决【chóu chú bù jué】

    成语解释: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 出人意外【chū rén yì wài】

    成语解释: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却又有转眼贫富出人意外,眼前事分毫算不得准的哩!”

  • 大失所望【dà shī suǒ wàng】

    成语解释: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掉以轻心【diào yǐ qīng xīn】

    成语解释: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费尽心机【fèi jìn xīn jī】

    成语解释: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出:“若不投其所好,怎得重用?因此费尽心机,访得今日是他生日,预差人浇成一对寿烛。”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

    成语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了如指掌【liǎo rú zhí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成语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成语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人面桃花【rén miàn táo huā】

    成语解释: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成语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成语解释: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成语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心明眼亮【xīn míng yǎn liàng】

    成语解释: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成语出处: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心猿意马【xīn yuán yì mǎ】

    成语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成语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成语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一筹莫展【yī chóu mò zhǎn】

    成语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意料之外【yì liào zhī wài】

    成语解释:没有想到的。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 包藏祸心【bāo cáng huò xīn】

    成语解释: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 差强人意【chā qiáng rén yì】

    成语解释: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成语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成语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喜上眉梢【xǐ shàng méi shāo】

    成语解释: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 反求诸己【fǎn qiú zhū jǐ】

    成语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