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地摇山【bá dì yáo shān】

    成语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霸王风月【bà wáng fēng yuè】

    成语解释: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 百星不如一月【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成语解释: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冰壸秋月【bīng kǔn qiū yuè】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 宾饯日月【bīn jiàn rì yuè】

    成语解释: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成语出处:语出《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 步月登云【bù yuè dēng yún】

    成语解释: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残冬腊月【c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 嘲风弄月【cháo fēng nòng yuè】

    成语解释: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嘲风咏月【cháo fēng yǒng yuè】

    成语解释: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成年累月【chéng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裁月镂云【cái yuè lòu yún】

    成语解释: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成语出处:清·汪琬《〈绮里诗选〉序》:“裁月镂云,未足与言新也。”

  • 常年累月【cháng nián lèi yuè】

    成语解释: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头。”

  • 撑霆裂月【chēng tíng liè yuè】

    成语解释:形容声气惊人。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吾适又自编《一鸣集》,且云撑霆裂月,劫作者之肝脾,亦当吾言之无怍也。”

  • 戴月披星【dài yuè pī xīng】

    成语解释: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得月较先【dé yuè jiào xiān】

    成语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待月西厢【dài yuè xī xiāng】

    成语解释:指情人私相约会。

    成语出处:唐·元稹《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雕风镂月【diāo fēng lòu yuè】

    成语解释:刻意吟风弄月。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梅岭山居诗引》:“是使骚人雕风镂月,总是拈花,释子说乘参宗,无非梦草。”

  • 二分明月【èr fēn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月夕花朝【yuè xī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芳年华月【fāng nián huá yuè】

    成语解释: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风清月皎【fēng qīng yuè jiāo】

    成语解释: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 风清月朗【fēng qīng yuè lǎng】

    成语解释:风凉爽,月明亮。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 风情月债【fēng qíng yuè zhài】

    成语解释:比喻有关男女恋爱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 风前月下【fēng qián yuè xià】

    成语解释:指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 风云月露【fēng yún yuè lù】

    成语解释: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成语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飞霜六月【fēi shuāng liù yuè】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有冤狱。

    成语出处: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 风光月霁【fēng guāng yuè jì】

    成语解释: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成语出处:明·苏濬《鸡鸣偶记》:“风光月霁,是吾心太虚真境;鸟语花阴,是吾心无尽生意。”

  • 风清月明【fēng qīng yuè míng】

    成语解释: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成语出处:明·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风情月意【fēng qíng yuè yì】

    成语解释: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 风月无边【fēng yuè wú biān】

    成语解释:极言风景之佳胜。

    成语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风月无涯【fēng yuè wú yá】

    成语解释:极言风景之佳胜。同“风月无边”。

    成语出处:宋·邵雍《世上吟》:“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 恭贺新禧【gōng hè xīn xǐ】

    成语解释: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成语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一章:“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