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听话的成语(76个)

  • 1.捕风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释义: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 2.不堪入耳  [ bù kān rù ěr ]

    释义: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出处: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 3.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释义: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 4.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释义: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出处: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一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 5.当耳边风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释义: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6.德音莫违  [ dé yīn mò wéi ]

    释义: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 7.对牛弹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释义: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8.当耳旁风  [ dāng ěr páng fēng ]

    释义: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出处: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 9.耳食之谈  [ ěr shí zhī tán ]

    释义: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10.耳食之论  [ ěr shí zhī lùn ]

    释义: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11.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释义: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12.孤行己见  [ gū xíng jǐ jiàn ]

    释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 13.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释义: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 14.孤行己意  [ gū xíng jǐ yì ]

    释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 15.孤行一意  [ gū xíng yī yì ]

    释义: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 16.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释义: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 17.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释义: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18.空费词说  [ kōng fèi cí shuō ]

    释义: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 19.屡教不改  [ lǚ jiàn bù gǎi ]

    释义: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 20.落魄不羁  [ luò pò bù jī ]

    释义: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实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羁。”

  • 21.落拓不羁  [ luò tuò bù jī ]

    释义: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出处:《北史·杨素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 22.逆耳之言  [ nì ěr zhī yán ]

    释义: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23.齐东野语  [ qí dōng yě yǔ ]

    释义: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 24.天花乱坠  [ tiān huā luàn zhuì ]

    释义: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25.天华乱坠  [ tiān huā luàn zhuì ]

    释义: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同“天花乱坠”。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

  • 26.顽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释义: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 27.无稽之谈  [ wú jī zhī tán ]

    释义: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 28.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释义: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 29.先入为主  [ xiān rù wéi zhǔ ]

    释义: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出处:《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 30.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