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动物动作的短成语大全(53个)

  • 1.饿虎扑食  [ è hǔ pū shí ]

    释义: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2.狗颠屁股  [ gǒu diān pì gu ]

    释义: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

    出处:《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 3.狗咬吕洞宾  [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

    释义: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 4.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5.狐奔鼠窜  [ hú bēn shǔ cuàn ]

    释义: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出处:宋书·《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 6.鸡飞蛋打  [ jī fēi dàn dǎ ]

    释义: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 7.鸡鸣狗吠  [ jī míng gǒu fèi ]

    释义: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 8.鸡声鹅斗  [ jī shēng é dòu ]

    释义: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

  • 9.金鸡独立  [ jīn jī dú lì ]

    释义: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 10.鲸吸牛饮  [ jīng xī niú yǐn ]

    释义: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四卷:“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

  • 11.鸡飞狗跳  [ jī fēi gǒu tiào ]

    释义: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 12.狂犬吠日  [ kuáng quǎn fèi rì ]

    释义: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13.狼奔豕突  [ láng bēn shǐ tū ]

    释义: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14.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 15.老牛舐犊  [ lǎo niú shì dú ]

    释义: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16.老马识途  [ lǎo mǎ shí tú ]

    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17.罗雀掘鼠  [ luó què jué shǔ ]

    释义: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出处:《新唐书·张巡传》:“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 18.狼嗥狗叫  [ láng háo gǒu jiào ]

    释义: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 19.老鼠过街  [ lǎo shǔ guò jiē ]

    释义: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20.龙屈蛇伸  [ lóng qū shé shēn ]

    释义: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出处: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 21.龙腾虎啸  [ lóng téng hǔ xiào ]

    释义:声势壮盛的样子。

    出处:明·陈子龙《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芒肠云飞扬?”

  • 22.猫哭老鼠  [ māo kū lǎo shǔ ]

    释义:比喻假慈悲。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俚语对句》:“鸭见砻糠空欢喜,猫哭老鼠假慈悲。”

  • 23.鸟骇鼠窜  [ niǎo hài shǔ cuàn ]

    释义:形容惊恐逃窜。

    出处:宋·曾巩《救灾议》:“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扞游缴之吏。”

  • 24.捧头鼠窜  [ pěng tóu shǔ cuàn ]

    释义: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出处:《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 25.气喘如牛  [ qì chuǎn rú niú ]

    释义: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 26.蛇食鲸吞  [ shé shí jīng tūn ]

    释义: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出处: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

  • 27.鼠窜蜂逝  [ shǔ cuàn fēng shì ]

    释义:形容纷纷跑散。

    出处:元·曹居一《李伯渊奇节传》:“乃大呼曰:‘所诛者此逆贼耳,他人无与焉。’稍稍鼠窜蜂逝,贴如也。”

  • 28.鼠啮蠹蚀  [ shǔ niè dù shí ]

    释义:指鼠咬虫蛀。

  • 29.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释义: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30.舞凤飞龙  [ wǔ fèng fēi lóng ]

    释义: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出处:宋·张孝祥《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裹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