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带有龙的诗句(332个)

  • 1.白龙鱼服  [ bái lóng yú fú ]

    释义: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 2.藏龙卧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释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3.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释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4.成龙配套  [ chéng lóng pèi tào ]

    释义: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出处: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 5.乘龙佳婿  [ chéng lóng jiā xù ]

    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出处:唐·徐坚《初学记·鳞介部》:“黄尚为司徒,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温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 6.乘龙快婿  [ chéng lóng kuài xù ]

    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出处:《魏书·刘昞传》:“……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

  • 7.禅世雕龙  [ chán shì diāo lóng ]

    释义:指文章世代相传。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 8.乘龙配凤  [ chéng lóng pèi fèng ]

    释义: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出处: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 9.打凤捞龙  [ dǎ fèng lāo lóng ]

    释义: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 10.得婿如龙  [ dé xù rú lóng ]

    释义: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汉李赝、孙秀俱娶太尉恒焉女,时人谓恒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

  • 11.大水冲了龙王庙  [ 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 ]

    释义: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七回:“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

  • 12.鼎成龙去  [ dǐng chéng lóng qù ]

    释义: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13.鼎成龙升  [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

    释义: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 14.鼎湖龙去  [ dǐng hú lóng qù ]

    释义: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15.饿虎扑食  [ è hǔ pū shí ]

    释义: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16.二龙戏珠  [ èr lóng xì zhū ]

    释义: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 17.风虎云龙  [ fēng hǔ yún lóng ]

    释义: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 18.伏龙凤雏  [ fú lóng fèng chú ]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 19.放龙入海  [ fàng lóng rù hǎi ]

    释义: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 20.飞龙在天  [ fēi lóng zài tiān ]

    释义:比喻帝王在位。

    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21.飞龙乘云  [ fēi lóng chéng yún ]

    释义: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

  • 22.凤箫龙管  [ fèng xiāo lóng guǎn ]

    释义: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出处:清·黄永《龙衣舟行》诗:“凤箫龙管穿云去,锦缆牙樯映日月。”

  • 23.凤髓龙肝  [ fèng suǐ lóng gān ]

    释义:比喻珍奇美味。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 24.凤臆龙鬐  [ fèng yì lóng qí ]

    释义: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 25.凤翥龙蟠  [ fèng zhù lóng pán ]

    释义: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 26.凤翥龙骧  [ fèng zhù lóng xiāng ]

    释义:形容奋发有为。

    出处: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骧,燕友逢春,莺朋出谷。”

  • 27.凤翥龙翔  [ fèng zhù lóng xiáng ]

    释义: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出处:明·张居正《陵寝纪》:“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

  • 28.凤子龙孙  [ fèng zǐ lóng sūn ]

    释义: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 29.凤狂龙躁  [ fèng kuáng lóng zào ]

    释义: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出处: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 30.凤楼龙阙  [ fèng lóu lóng què ]

    释义: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出处:唐·韦庄《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诗:“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