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学科的成语(15个)

  • 1.地平天成  [ dì píng tiān chéng ]

    释义: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2.厚生利用  [ hòu shēng lì yòng ]

    释义:指富裕民生物尽其用。

    出处: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3.仁民爱物  [ rén mín ài wù ]

    释义: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4.生生不已  [ shēng shēng bù yǐ ]

    释义: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 5.天成地平  [ tiān chéng dì píng ]

    释义: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6.物尽其用  [ wù jìn qí yòng ]

    释义: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出处: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 7.万物之灵  [ wàn wù zhī líng ]

    释义: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 8.新陈代谢  [ xīn chén dài xiè ]

    释义: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出处: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

  • 9.新故代谢  [ xīn gù dài xiè ]

    释义: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同“新陈代谢”。

    出处:汉·蔡邕《兰赋》:“新故代谢,四时次也。”

  • 10.一切众生  [ yī qiè zhòng shēng ]

    释义: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 11.优胜劣败  [ yōu shèng liè bài ]

    释义: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优胜劣败,取乱侮亡,自不必说。”

  • 12.暴殄天物  [ bào tiǎn tiān wù ]

    释义: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13.芸芸众生  [ yún yún zhòng shēng ]

    释义: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处:《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 14.物竞天择  [ wù jìn tiān zé ]

    释义: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出处: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